作者: 李艷粉;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4-10-29 09:28
□記者 李艷粉 武霈
排隊艾灸推拿、品一品爆火的秋季養生茶、爭相到中醫集市打卡……近期,中醫健康“養生局”持續爆火,大夫們組團“擺攤”送健康,市民競相體驗中醫特色療法。一縷縷藥香,一項項療法,一杯杯茶飲,一份份藥膳,“出攤”即“出圈”,中醫圈粉的背后,是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。
中醫適宜技術具有“簡、便、驗、廉”的特點,深受老百姓喜愛,近年來,我市高度重視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開展推廣,在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方面“實招”頻出,全力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。
中醫適宜技術持續“圈粉”
10月26日,在市區中華路和平路交叉口東側,一場別開生面的中醫藥健康集市熱鬧開“市”,中醫大夫組團擺攤開診,一項項中醫保健項目、一個個傳統中醫療法體驗,吸引著眾多市民駐足圍觀、體驗。這種新穎又接地氣的方式,讓中醫藥融入市民生活,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。
活動現場,來自菏澤市中醫醫院的專家們各展所長,以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為市民提供了貼心的健康服務。他們耐心傾聽市民的健康訴求,仔細地為每一位前來咨詢的市民進行診斷,并給出個性化的治療建議和養生方案。在中醫特色治療體驗區域,專業醫師手法嫻熟,為市民緩解身體的疲勞和不適。他們運用推、拿、按、揉等手法,精準地刺激穴位和經絡,讓市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,也感受到了中醫按摩的獨特魅力。
“我頸椎不舒服,醫生為我做了20分鐘的刮痧,身體感覺很輕松。”30歲的王乾說,他很喜歡中醫,平時身體不舒服時,首選的就是中醫調理和特色診療。
同樣在各縣區,各有特色的中醫適宜技術正在基層推廣,不斷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。
10月12日,在鄆城縣首屆中醫藥健康活動月啟動儀式上,一些創意十足的中藥茶飲、膏方吸引不少群眾體驗。
適用于失眠焦慮人群的寧心安神飲,適用于咽痛咽癢咽炎人群的羅漢果茶,適用于用于咳嗽、喘促、口燥咽干等氣管炎支氣管炎人群的貝母秋梨膏,適用于用于脾胃虛弱、腹脹、食欲差、大便稀薄人群的兒童用棒棒糖,特色中醫藥適宜技術體驗……一系列融合中醫藥特色的創新體驗,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注入了蓬勃活力。
中醫大夫組團擺攤開診,是我市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的一個縮影。
菏澤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,為讓群眾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,我市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,持續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。在日前舉辦的菏澤市第七屆中醫藥文化節上,全市各縣區中醫醫療機構齊聚一堂,匯聚了名醫專家診療區、中醫適宜技術體驗區、中醫養生體驗區、中醫藥“菏澤特色”展示區、中醫藥游園互動區等5個體驗區,深入推廣普及中醫藥文化,讓群眾沉浸式體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基層頻現“杏林大家”,各級中醫館服務群眾達600余萬人次
中醫藥的發展關鍵在基層,尤其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高,中醫藥在一些慢性病預防治療方面具有獨特優勢,在基層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近日,在魯西新區陳集鎮衛生院國醫堂門診,中醫師劉世錄正在用把脈問診等傳統中醫診療技術,為前來就醫的民眾緩解病痛,在為患者提供幫助的同時,也讓廣大民眾切實感受到中醫的魅力。
37歲的劉世錄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。畢業后,他并未直接上崗行醫,而是遍訪多位中醫名家,繼續深造。2018年,他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中醫框架,開始在陳集鎮中心衛生院坐診。從醫6年多,他從無人知曉到聲名鵲起,不斷鉆研醫術,通讀中醫經典。他重視脈診,善用經方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基礎病和慢性病問題,通過把脈問診等中醫適宜技術,極大地滿足周邊轄區居民的中醫需求,讓居民花小錢治大病,受到一致好評。
陳集鎮村民丁天掌被腿疼困擾好幾個月,四處求醫問藥,效果始終不理想。在朋友的介紹下,他來到劉世錄的診室,經把脈開方,吃了中藥后,癥狀明顯減輕。“劉大夫醫療水平確實高,我原來走路沒勁就像踩棉花,吃了幾服藥之后,癥狀明顯減輕,現在感覺‘腳踏實地’了。”丁天掌對劉世錄的醫術連連稱贊,還豎起了大拇指。
在菏澤,像劉世錄這樣的名中醫在基層還有很多。
在曹縣中醫醫院國醫堂,前來掛中醫門診的患者也是門庭若市,今年已經82歲高齡、從事中醫工作60年的祝桂庭,是遠近聞名的山東名老中醫藥專家,在他的工作室里,就診者絡繹不絕。63歲的宋女士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,長期服藥,因身體不舒服再次慕名而來讓祝桂庭看病。說起祝醫生,她這樣說:“祝醫生為人親和,說病情時很有耐心。他擅長用中醫中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,很有效果。”
群眾看中醫省心省力,得益于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基層中醫館建設。為了讓中醫藥特色療法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我市不斷推動中醫藥服務守正創新發展,出臺了一系列傾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,在全市107家醫療機構中推行“中醫日間病房”醫保結算管理試點工作,全市176家鄉鎮衛生機構全部建立了中醫館(國醫堂),其中市級旗艦國醫堂8個、精品國醫堂102個;全市4323家村衛生室中82%能開展中醫藥服務,其中省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43家、市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409家,年服務群眾600余萬人次,為維護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惠及更多基層百姓
當前,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呈現出新氣象,迎來了新機遇期。與此同時,中醫藥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,比如中醫藥基礎差、底子薄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;傳承和創新能力都亟待加強;中醫藥特色優勢與多元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,活力與潛力亟待激發。
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,今年我市印發了《菏澤市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》,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。根據規劃,到2025年,至少4個縣區成功創建成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;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部設置治未病科、康復科和老年病科;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,85%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;全市至少建成1個國家級、3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,省級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不少于10個,市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不少于3個、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不少于20個。
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,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,必須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。《方案》提出,我市將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,加大中醫藥人才招培力度,強化基層人才培養,夯實中醫藥人才發展基礎。據了解,我市將加大人才招培力度,到2025年,全市招錄中醫藥及相關專業研究生、本科生300名;引進國醫大師、全國名中醫、歧黃學者等10名國家級中醫藥人才來菏建立傳承工作室;推薦遴選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10名、基層名中醫20名;評選菏澤市名中醫藥專家40名、基層名中醫30名。
圍繞基層人才培養,我市將面向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,到2025年底,確保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,85%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。同時,不斷夯實中醫藥人才發展基礎,加強中醫藥高層次和骨干人才培養,鼓勵西醫學習中醫,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,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藥學術繼承人,推進“三經傳承”特色人才培養。到2025年,培養100名中醫藥骨干人才、2000名西醫學習中醫人員、100名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和100名“三經傳承”特色人才。